Mar 20, 2021

An Afterthought : Work Pause Thrive

Work Pause Thrive,  2019 (https://workpausethrive.com/),



書本簡介

本書以討論女性職場中斷再重返職場為主要探討的議題, 藉個人親身經驗與諸多業界實例, 作者闡述並歸納出現代美國女性普遍在職場會遭遇的困境與偏見, 企圖用工作ˋ 中場暫停ˋ 重返職場的非線型職涯概念, 顛覆暫離職場是自毀職涯的傳統觀念, 強調女性階段性回歸家庭從事家庭照護的意義與價值. 

依據與186位職場女性的訪談結果, 和1476名女性參與的Woman on the Rise問卷調查結果, 作者用科學化的研究數據, 討論暫離職場對職涯的實質影響, 佐證因個人家庭因素而暫停工作, 其日後職涯的榮景並不如一般預期的悲觀, 甚至可能是日後成功的助益. 面對涵括階段性暫離職場的非線性成功職涯, 作者提出個人面ˋ公司組織面ˋ社會制度面所需要的改變與建言, 期許任何人(無關性別)都能投入自己所愛的工作, 並同時享有自己所選擇的生活.


作者簡介

萊珊.史鐘柏格(Lisen Stromberg)是三個孩子的媽, 職涯已成功轉換過兩次, 從廣告行銷業, 轉換到成立非營利組織的社會企業家, 再轉換至著眼於職場女性ˋ 矽谷生活ˋ 家庭問題的獨立記者, 文章屢獲殊榮並常見於各大知名媒體. 目前除了作家的身分, 萊珊也常主持有關女性議題的研討會, 同時擔任文化創新顧問公司PrismWork的執行長兼創辦人, 致力於推廣個人職涯的創新ˋ制度文化面的結構式改變, 確保下個世代不再被迫從家庭與工作中二擇一, 追求家庭與工作平衡的雙贏局面. 


書文節錄

** 要特別澄清的是, 本書並非讚揚退出職場的運動, 也不是試圖說服女性離開職場的議題. 相反的, 我希望女性不須要因為提供家庭需要的照護而擱置她們的職涯. 但現實是, 優先考慮照護問題並不是我們現有的文化, 致使女性被迫尋找替代的解決方案. 本書提供了些直到我們看見支持家庭的公共政策和職場文化之前, 男性和女性都需要的解套辦法.  


** 開拓個人職涯的新領域需要許多勇氣. 在我的質化與量化研究裡發現, 開拓先鋒者有一系列有助於打破傳統並遵循個人路徑的人格特質. 這些創新者充滿著一種內在動機. 藉由非常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是誰和人生所需, 驅動著她們的決擇和行動. 本書中的三類職涯創新者分別為 : Cruisers巡航者(持續在職場工作但改變工作內容或形態), Boomerangers回鍋員工(暫停工作一陣後回到原公司原職務), Pivoters轉換跑道者(暫停工作一陣後自行創業或轉行).

  

** 忽視妳曾聽到有關中場暫停會如何地限制職涯, 暫停工作的人缺乏事業心, 暫停工作時做的事情與職涯無關, 暫停工作後將無法再重返職場. 這些自我否定的論述反映出, 對家庭照護有偏見是這個國家更廣泛的文化現實. 若想擁有不只是不斷工作的生活, 高潛力人才(無論性別)需要完全了解所處的職場生態, 也需要體認自己處於仍然過時的文化面ˋ社會面ˋ經濟面的和政治面的現實環境中. 

 

** 母性藩籬預設所有的女性都想把家庭擺第一順位, 而且所有的女性都需要把家庭擺在第一. 但事實上, 女性如何整合她的工作責任和家庭義務, 都是基於她個人情境而獨一無二的. 至少, 我們應該讓女性有做自我選擇的機會, 而不是強迫灌輸她們有關職業婦女的預設觀念. 


** 事實上, 在任特定的時間內, 不可能達到工作與生活間的真正平衡. 依照目前我們如何工作, 我們如何建構嬰幼兒照護, 我們如何神話母親的腳色與責任的機制, 沒有任何一個女性能做得盡善盡美. 總是會有一個需求比另一個需求來得更重要.

有趣的是, 顯然盡善盡美的壓力對女性比對男性的影響更為顯著. 最近一個關於男女性如何看待未來人生目標的研究顯示, 男性的人生目標較為狹隘, 男性也允許自己用較長的時間去達成人生目標. 換句話說, 因為對生活的需求更多, 且希望立即能達到目標, 女性往往更強烈感受到工作與生活不平衡的挑戰.


** 暫停工作的真正力量, 在於有時間和空閒去思考妳的人生課題, 釐清究竟什麼能為妳帶來喜樂, 思索妳的價值和擁有幸福人生意義的機會. 我很確信當忙碌的全職媽媽看到這裡, 會對著她們極其需要的咖啡或酒杯微笑, 但是如果妳決定暫停妳的專業職涯, 我鼓勵妳要善用這些時間, 而不只是將重心擺在妳的家庭, 同時也應該聚焦到自己身上.

我們太常在許多角色中喪失自我, 例如母親ˋ太太ˋ女兒ˋ員工ˋ社區志工等角色. 實際上, 喪失自我是大部分女性的共通點. 我們變得向外聚焦, 而忘記了我們內在的真心. 結果, 我們最後都因不盡滿意的工作職涯而過著不真實的生活. 無怪乎有那麼多女性離開受薪勞動力市場而回家陪伴她們的小孩. 對某些女性來說, 當母親可能是她們第一次找到人生的真義.


** 公司企業終於體悟到母親們早已成為職場文化裡的危險訊號指標. 公司為滿足我們女性需求所做的改變, 正是企業在二十一世紀邁向成長茁壯所需要的改變. 有勇氣與能力去做重要改變的人, 將有機會看到更多元化的工作職場和符合成本效益的最佳結果.


讀後心得

** 本書有別於一般管理類書籍的教條式說理, 作者利用許多案例故事, 例如Not-so-new Mothers Group, 循循鋪陳出職場女性的相關議題, 讓讀者能很快地能融入預設情境, 容易引發讀者自身投像的共鳴. 前六章節裡, 作者像是在與讀者閒聊著身邊朋友的遭遇, 對女性心理面的和社會現實面多有著墨, 既貼切又真實. 第七章開始, 作者開始歸納彙整出各種職場上的趨勢現象, 針對女性的職涯規畫列舉出實務建議, 並對未來職場女性在公領域和私領域, 提出建設性的期許與鼓勵. 本書淺顯易懂, 不只可定位為管理工具書, 也可作為(女性/職業婦女/全職媽媽)重新檢視個人價值與人生目標的生活叢書.


** 本書除了設定女性或母親為目標讀者, 作者除剖析職場女性所面臨的問題之外, 更進一步探討了政策制度ˋ 組織結構ˋ 社會文化等議題, 對專業人力資源工作者規劃人力資本和留任高潛質人才, 對公司管理階層打造友善而健康職場環境的軟硬體, 對政策制定者創設相關法律規範與配套措施, 都具有高度的參考價值.


** 本書的中心理念, 強調暫停工作的價值與意義, 設定暫停工作ˋ 家庭優於工作為階段性的變通辦法, 倡導女性暫停後重返職場再持續發光發熱, 恰與2013年Sheryl Sandberg的熱銷書Lean In : Women, Work, and the Will to Lead鼓吹工作至上的觀點有所歧異. 針對職涯, 特別是女性的職涯, 本書顛覆了既有的女權運動ˋ 職場觀察ˋ 文化趨勢的訴求, 注入前瞻而多元的新觀點, 非常值得秉持Lean In信念在職場奮鬥的工作者, 停下腳步, 自我反思與檢視.    


** 書中提及的Returnship (Return to work internship)概念, 倡議由企業規劃Returnship方案, 作為二度就業者重新返回職場的銜接計畫, 鼓勵企業設立Returnship以肩負起CSR企業社會責任. Returnship的落實有利於公司吸引專業熟手的回流, 也利於提供二度就業者更有友善的職場情境, 十分值得推廣與嘉許. 擷取Women on the Rise調查結果裡的數據如下, 二度就業求職者職場情境可稍有心理準備.





** 本書涉及的議題相當廣泛, 性別ˋ 年齡ˋ 歧視ˋ 嬰幼兒照護ˋ 薪酬ˋ 假別ˋ 性騷擾等都或多或少有些著墨. 但作者賴以歸納論述的量化問卷調查Women on the Rise, 卻有些結構面的侷限性, 稍限制了本書命題的說服力與普遍性. 

1. 問卷施測對象有81%為白人女性, 76%介於35~55歲之間, 61%擁有碩士學歷, 78%的家戶年收入為十萬美金以上. 這樣菁英化的施測對象組成, 仍恐不足以摹畫出X世代母親的完整原型. 

2. 雖然作者一再強調有78%的受訪者並不後悔自己做了暫停工作的決定, 但依據問卷結果顯示, 後悔自己做此決定的受訪者, 隨暫停工作的時間愈長, 後悔的比例愈高. 依此, 若拉長人生戰線來看, “Work, Pause, Thrive”也就不見得是人人適用的最佳選擇. 


** 誠如作者在本書裡提及美國和挪威ˋ 義大利間的比較, 家庭觀念ˋ社會資源ˋ價值文化等不同的大環境, 確實會影響個人生活甚鉅, 讀者必須釐清現實面的差異, 而非斷章取義地一昧依樣畫葫蘆. 美國與台灣諸多根深蒂固的結構性差異, 例如職場文化ˋ 政策制度ˋ 風情民俗ˋ 支持系統等, 是本書出版時所需特別考量的點. 例如, 目前台灣勞基法已有帶薪產假ˋ 家庭照顧假ˋ 育嬰假ˋ 育嬰津貼等相關法規配套, 若檢視本書作者抨擊美國缺乏相關法規與社會資源的立論基礎, 一相對照, 女性職涯在台灣所遭遇的問題和困境, 恐怕會與本書作者的觀點有所出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我有話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