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當前, 全世界只剩下台灣民眾2020年還有機會到台北小巨蛋, 觀賞實境版的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這齣由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創作, 於1986年首演, 活耀世界舞台三十多載的音樂劇碼. 許多蒞臨台北場的觀眾朋友興奮地拍照打卡, 一次次, 讓我與歌劇魅影交織的歲月時光, 漸漸地清晰倒轉…
*****
1998年, 在英國劇院初識音樂劇. 三個女大生攜手參加EF暑期遊學團, 充實英語聽說兼歐洲旅遊, 三個閨密平日白天分班上課, 晚上分住不同寄宿家庭, 周末才一起規劃旅遊探險計畫. 孜孜念念, 特意搭火車一個多小時, 從英格蘭南部海濱觀光城布萊頓Brighton抵達繁華絕代的倫敦, 買到$75英鎊的學生特惠票, 秉持朝聖般的莊重心情, 步入歌劇魅影的首演劇院HerMajesty’s Theater.
第一次看音樂劇, 像劉姥姥逛大觀園般新奇, 東張西望. Her Majesty’s Theater建築首建於1705年, 1897年重修成現在的模樣, 劇院裝設採典雅精緻和氣派復古風格. 輕步晃悠, 三個女孩彷若變身成舊時代的文人雅仕, 興致勃勃地, 出席恭聽一項社交隆重的音樂饗宴. 觀劇那天的濛濛煙雨, 沒有澆熄三個女孩的熱情, 反倒讓人深刻記憶了身處老霧都的絕對座標.
特惠票的位置選擇有限且偏後排, 只能撿個別剩餘的位子三人分座, 看不完全舞台上主角們的臉部表情, 只能用力地透過耳朵聆聽情緒. 當巧妙隱身於舞台和觀眾席之間的樂團彈奏起主題序曲, 對歌劇魅影的愛戀, 也就此開展序幕.
後臺梳妝鏡映照著心魔的低迴反思和對話, 華麗龐大的水晶吊燈從歌劇院頂疾速衝落舞台, 迂迴通往地下住所的未知秘密斜坡道, 小船穿梭於點滿燭光及乾冰迷霧的奇幻, 浮誇絢麗的歌鬧歌舞式化裝舞會, 和那只覆蓋傷疤隱藏真性情的白色保護面具, 這些歌劇魅影成功鋪陳的舞台效果, 是劇院觀賞音樂劇初體驗的深刻印象.
二十歲女孩正屆情竇初開的愛作夢年紀, 對愛情充滿憧憬與幻想, 該是這種真摯而熱烈的樣態. 隨音符優雅堆疊的起伏轉折, 男女主角們娓娓唱出的真摯心思, 輕易就能產生共鳴與理解. 劇末, 為著男女主角這段未竟情愫, 動容淚流, 買了張明信片, 收藏關於愛的懵懂感動.
*****
2004年, 在台灣觀賞電影版的歌劇魅影. 進電影院不若進歌劇院那樣正式莊重, 難得遠程風塵僕僕北上赴約, 依舊盛裝打扮, 不變的慎重精心. 網路預先購票選位, 與情人騎機車雙載依偎, 在科技風城裡奔馳呼嘯, 急呼呼地趕赴電影院, 為了買好買滿整懷的爆米花和飲料, 共享你一口我一口的甜蜜滋味.
不同於劇院版的舞台臨場感, 透過運鏡走位和場景變換, 電影版歌劇魅影剪輯呈現更多層次的視覺特效. 顏值擔當Emmy Rossum飾演女主角Christine, 唱作俱佳, 男女主角的心境透過一幕幕臉部特寫, 一目瞭然. 視覺加聽覺的雙重渲染力, 看電影比看劇場更具浮誇刺激性, 鋪陳一場精心編排的歌舞戲劇. 不過, 無論電影院裡標榜是幾聲道立體環繞的杜比音響配備, 喇叭傳出的聲樂仍是經過處理的, 音效悶悶地不夠乾脆真實.
談過感情之後再看歌劇魅影, 對男歡女愛有了比較實際的認知, 比如說, 我愛妳和妳愛我可能完全不相關或錯過, 我愛妳但妳愛他常屢見不鮮只能搥胸無奈, 我會永遠愛你的永遠也許只是誇飾的無意義語助詞. 沒有共識的愛情, 痴心再絕對, 也不過是真心換絕情的一場遊戲一場夢罷了. 究竟女主角Christine愛的是悠揚樂章的歌? 是如夢人生的劇? 是神祕才情的魅? 還是探索心魔的影? 愛情, 只有冷暖自知, 旁人無容置喙.
走出電影院, 離開古典浪漫的氛圍, 徐步踏進冷颼颼的深夜風城, 恍若隔世. 與戀人各自分享著在英國看音樂劇和在新竹看電影的見聞感想異同, 吱吱喳喳. 緊握在手心裡的溫暖最實在, 深知自己詮釋著的愛情, 才該是這一晚的重點. 摟抱著, 輕狂地隨風高哼歌劇魅影的片段曲調, 真摯熱情的那幾個段落.
*****
2020年, 在美國透過網路觀賞劇場版歌劇魅影. COVID-19突然來勢洶洶影響了日常作息, 鎮日在家足不出戶, 訪劇院看電影等休閒娛樂都成了遙不可及的奢望. 歌劇魅影音樂劇作曲家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在此艱難防疫期, 佛心推動”The Shows Must Go On!”計畫, 系列作品在Youtube頻道限時免費播放供人觀賞, 女兒們也因此有了窩在家沙發的音樂劇初體驗.
網路無料分享的歌劇魅影, 是2011年此音樂劇問世25週年慶, 在倫敦Royal Albert Hall的演出版本. 因不在原有的常年表演場地, 水晶燈飛快砸下的經典橋段並未出現, 舞台上火光烘烘, 女主角梳妝鏡裡鬼魅的現代成像, 許多結合新科技的聲光視覺效果, 倒是新鮮熱鬧. 劇末加碼盛大慶祝, Christine第一代原唱莎拉布萊曼特地登台獻唱, 與五位歷代飾演Phantom的男主角同台飆歌, 眾星拱月, 向作曲家韋伯致敬. 歲月留下痕跡, 曾經的男女主角們奮力輪唱, 也群唱追憶氣勢磅礡的二十多載青春歲月.
原本擔心女兒們會覺得音樂劇冗長無趣坐不住, 沒料想, 跳唱的芭蕾ˋ 宏亮百轉的唱功ˋ 彩艷繽紛的服裝秀, 小一和小班女兒看得目不轉睛, 也無懼於懸疑幽暗的鬼魅情節, 非常專注於哪個情節與哪段歌曲的搭配時點, 逼得媽媽也不得不再認真看個第三遍, 回應兩小天馬行空的細節提問, 才能對答如流不支吾. 整齣劇兩個多小時, 絕大部分還是唱的比說的好聽!
再看歌劇魅影, 成家育女後的婦人除了緬懷談情說愛的美好舊時光, 更興嘆人生抉擇的每次關卡, 一個念想, 可能就是一次轉身; 一次妥協, 或許就是幾年沉淪. 迷戀不放手的, 是心魔; 愛戀不糾結的, 是捨得. 阻礙愛情的, 從來不只麵包這單一經濟因素, 太多的現實問題能是干擾變數, 幾經權衡折衝, 自己愛情的模樣才逐漸明朗清晰, 從耿耿於懷轉為釋懷坦然. 那些付出的情感, 成為我們此生的一個銘心印記, 有時想起, 有時不想起, 有時想不起來.
*****
女兒們央求著再看一次歌劇魅影, 索性趁勢追加看了續集"LoveNever Dies”, 同樣是Andrew Llyod Webber的音樂劇作品, 發表於2010年, 故事場景設定於魅影消失後的十年, 婚姻小孩與家庭事業等的衝突與掙扎, 憧憬與務實的碰撞拉扯, 成了續集故事的鋪陳主軸.
經過多年的發酵醞釀, 愛很情仇不再隱晦, 主角們各個都有了直視人性本心的勇氣. 可惜, 經典總是難以被超越, 同樣幾個主人翁再糾葛一起, 卻沒能唱出首部曲那樣膾炙人口的雋永, 只有小男孩這個新角色討好而新清, 令人耳目一新. 另外, 最後段落有開槍橋段, 得花點唇舌跟小觀眾們好好解釋說明其中的曲折心路, 減緩幼童入戲時的懼怕擔憂.
從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到Love Never Dies, 揪心看著生離與死別, 愛情加入親情變得更沉甸甸的, 虛幻與現實的撲朔迷離, 都讓人不禁更想窺究個明白這故事. 劇院裡的觀眾, 被視為劇中劇的虛擬觀眾, 有著重疊的身分視角, 不自覺地就在音樂劇裡扎實地客串了一角. 舞台上的真情假意, 娓娓述說一段刻苦銘心的長篇愛情, 觀眾席看聽得如癡如醉.
大女兒問我 : 馬麻如果你是Christine, 妳會選擇Phantom, 還是會選擇Raoul呢? 好一個大哉問,
當人生橫跨了十年, 閱歷與心境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當初天真爛漫的決定託付, 日積月累, 愛情幾經現實的蹂躪考驗, 變形成如今惶惶不安的嘆息懊悔; 而純粹的愛慕思戀, 倒落得輕鬆的長久銘心. 正如心理學的蔡加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所闡釋, 未完成的事總令人印象最深刻, 果不其然.
不等我猶豫不決的地思索兩難, 大女兒肯定地說她一定會選Phantom, 因為Raoul都在喝酒亂花錢! 還沒經歷過昏頭轉向的愛情關卡, 稚嫩女兒直觀的評比依據, 務實得讓人很心安. 未來, 希望女兒也能聽得進媽媽如此勸慰兩句.
*****
歌劇魅影與我, 橫跨22年, 音樂劇故事反覆繼續, 看戲的少女變中年婦女, 越來越懂得人生如戲ˋ戲如人生的說法所指為何. 我的謬斯, 你的天使, 通通都會落入凡間. 有情人終成眷屬, 長長久久相依偎, 兒女成長陪伴在側, 康健平安度難關, 錯過錯配因緣際會, 許多人生的無常與遺憾, 譜寫出厚薄歧異的生命樂章, 時而沉重, 時而悠揚.
也聽懂音樂劇後段男女主角對唱曲The Point of No Return, 人生旅途中卡關抉擇時的惶恐不安, 只會是生活日常的中繼插曲, 明心見性則不足為其憂懼. 勇敢作出決定後, 逕顧往前邁進欣賞沿途旖旎, 新創旋律自將不絕於耳, 音符節奏都終將是耳熟能詳的喜樂, 為愛永遠彈奏.
下次會是幾歲, 跟誰, 在哪裡, 再回味歌劇魅影呢? 配樂已緩緩響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我有話想說.....